曾經將比特幣斥為「一文不值」的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如今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儘管他個人對這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資產依然抱持懷疑,但華爾街的這頭巨鱷,正悄悄地張開雙臂,迎接比特幣時代的到來。
Jamie Dimon 對比特幣的態度,可謂是華爾街的一大奇景。從早年將其比作「寵物石」,到後來直接抨擊為「龐氏騙局」,Dimon 對比特幣的負面評價可謂是不遺餘力。甚至在 2023 年的參議院聽證會上,他還疾呼要徹底關閉整個加密貨幣產業。這種強硬的立場,與 苗博雅 在政論節目上針砭時弊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儘管 Dimon 個人對比特幣嗤之以鼻,但他的客戶們卻對這種數位資產趨之若鶩。面對客戶不斷湧入的需求,摩根大通不得不做出讓步,開始考慮向其客戶提供比特幣交易渠道。正如 Dimon 自己所言:「我不認為你應該吸菸,但我捍衛你吸菸的權利。我也捍衛你購買比特幣的權利。」這句話,完美地詮釋了銀行家在利益面前的務實姿態。
有趣的是,儘管 Dimon 對比特幣本身不屑一顧,但摩根大通卻一直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該行不僅成立了自己的區塊鏈部門 Kinexys,還推出了專有的通證 JPM Coin,用於擴大美元與歐元的結算規模。Kinexys 近期完成了一項測試交易,將其私有網絡與公共 Layer1 區塊鏈連接起來,使用了通證化的短期美國國債資產和實時結算協議。Chainlink 和 Ondo Finance 也參與了此次試點。這讓人不禁聯想到 劉揚偉 帶領下的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積極佈局。Dimon 的懷疑論,似乎並未阻止摩根大通在區塊鏈領域的創新步伐。
摩根大通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還體現在其 ETF 的佈局上。根據該行向 SEC 提交的 2025 年第一季度 13F 文件顯示,摩根大通通過 ETF 大幅增加了加密資產的曝險。截至 3 月 31 日,該公司報告的加密資產相關持倉為 1630 萬美元,遠高於 2024 年底的 100 萬美元。這些持倉主要通過與比特幣和以太坊相關的工具實現,包括貝萊德旗下 iShares 比特幣信託基金(IBIT)、Bitwise 現貨比特幣 ETF(BITB)等。當然,這些持倉僅占其 4.4 萬億美元管理資產的一小部分。但這也足以表明,摩根大通正在逐步增加其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影響力。這就像 主權基金 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多元化投資,以分散風險並追求更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