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凤祥,这个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黄金珠宝品牌,近日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却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归属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近12%,低于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的20亿元。这不禁让人思考,在黄金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的背景下,老凤祥究竟遭遇了什么?
快报中,老凤祥将业绩下滑归咎于“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加之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这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我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4.69%。
但问题在于,黄金价格上涨,对黄金销售的影响真的是单向的吗?一方面,金价上涨确实会抑制一部分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在高通胀、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反而会刺激投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黄金首饰兼具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金价上涨反而可能吸引更多人购买,以保值增值。
更进一步说,老凤祥的竞争对手们,例如周大福、周生生,是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他们的业绩表现如何?如果其他品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老凤祥是否应该反思自身的产品结构、营销策略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老凤祥在报告中提到,积极推动市场拓展,但由于黄金珠宝消费疲软,网点拓展不及预期,加盟店数量反而减少。截至2024年末,加盟店净减少166家。
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加盟店是老凤祥扩张的重要引擎,数量减少可能意味着品牌吸引力下降,或者加盟商对未来前景的担忧。要知道,加盟商往往是最了解市场一线的,他们的选择往往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情况。
此外,老凤祥的“藏宝金”、“凤祥囍事”等主题店,以及零售店主题形象升级,是否真正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是产品设计不够吸引人,还是营销推广不够到位?
文章引用了国信证券研究员张峻豪团队的预测,并强调其近三年预测准确度高达87.29%。但我们需要警惕这种“数据包装”。
首先,历史数据并不能保证未来的准确性。其次,即使预测准确度较高,也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也就是说,我们只看到了预测准确的研究员,而忽略了那些预测失误的研究员。
更重要的是,券商的研究报告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目的是服务于客户,而非完全客观地反映市场情况。因此,投资者在参考券商研报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能盲目相信。
报告中提到,非经常性损益增长149.48%,主要是“高质量发展项目”等财政补贴同比增加。这笔补贴对老凤祥的利润起到了支撑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老凤祥的盈利能力是否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依靠补贴固然能在短期内改善业绩,但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而不是依赖政府的“输血”。
总而言之,老凤祥的2024年报,不仅仅是业绩数据上的下滑,更反映了在黄金市场变革的大背景下,老字号品牌面临的转型之困。如何摆脱对黄金价格的过度依赖,如何提升品牌吸引力,如何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将是老凤祥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