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举被解读为央行加强债市调控力度的信号,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
政策背景与分析:
央行此举并非毫无征兆。此前,央行已多次提示债市风险,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包括在2024年7月1日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必要时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平衡债市供求。2024年12月,央行净买入债券面值3000亿元,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此次暂停买入,被认为是央行在前期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码调控,旨在避免机构持仓过度集中长久期品种累积利率风险,以及应对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的情况。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暂停买入国债将减少对国债的需求,甚至可能伴随着央行在暂停期间卖出长债,从而调节债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则指出,此举释放了较强的严监管信号,短期内债市可能面临调整。然而,他们认为长期基本面和政策面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欠配压力或将持续。他们同时强调,稳利率不等于推升利率,低位波动才是理想状态。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短期来看,暂停买入国债可能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回升。但长期来看,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牛大方向难言逆转。冯琳认为,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自发平衡,央行或将恢复买入操作。她还指出,暂停买入国债或意味着未来一季度降准概率上升。
明明团队也认为,央行关注债市利率稳定,但并不等同于推升利率。低通胀环境下,刺激信贷需求回暖仍需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同时避免其过快下行,才是相对理想的状态。他们分析,当前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但随着2025年赤字率提升和地方化债诉求,全年地方债供给可能进一步增加。届时,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可能更多发力,以维持资金面充裕平稳。
区块链技术及数字人民币的潜在影响:
虽然本文并未直接提及区块链技术,但值得探讨的是,未来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可能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DC/EP的推出,可能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市场透明度。这可能会改变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以及债券定价机制。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债券发行和管理的效率,并降低风险。因此,未来央行对债市调控,也需要考虑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影响。
总结:
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是其调控债市、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调整,但长期来看,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市基本面和政策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央行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调整政策,并需关注数字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