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提起中国厨电,谁人不知老板电器?吸油烟机和燃气灶,那可是家家户户厨房里的标配。但今时不同往日,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竞争对手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老板电器,这个曾经的行业领头羊,如今却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尴尬境地。
2024年的财报数据摆在那里,冷冰冰的数字赤裸裸地揭示了残酷的现实:营收112.13亿元,同比增长仅0.1%,几乎停滞不前;更让人担忧的是,净利润竟然大幅下降8.97%,只有15.77亿元。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下滑,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缩水!进入2025年,颓势更加明显,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7.2%和14.66%,下滑的幅度还在扩大!这哪里像一个行业巨头的表现?更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试图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却力不从心。
老板电器的问题,不仅仅是数据上的难看,更在于其增长模式的单一和创新能力的不足。超过70%的营收依然依赖吸油烟机和燃气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板电器严重依赖传统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想象一下,你家里的吸油烟机能用几年?除非坏了,否则谁会没事换新的?
数据显示,吸油烟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72.1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16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8%。这说明整个市场都在萎缩!即使老板电器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也难以逃脱市场天花板的限制。2024年,吸油烟机产品营收增速仅为2.51%,这和原地踏步有什么区别?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产品线的表现更加惨淡,消毒柜、蒸箱、烤箱、净水器,甚至连集成灶都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尤其是集成灶,跌幅高达29.63%,这简直是灾难性的数据!
传统优势逐渐丧失,新兴品类又无法打开局面,老板电器就像一个瘸腿的巨人,想要奔跑,却发现一条腿已经迈不动了。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问题,更是企业战略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当竞争对手在不断推陈出新,拥抱智能化、集成化的时候,老板电器似乎还在抱着传统的吸油烟机不放,这怎么能行?
老板电器也不是没想过改变,他们也试图通过多品牌战略来寻找新的增长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板电器希望通过主品牌“老板”继续巩固高端市场地位,同时推出子品牌“名气”来吸引年轻消费者,抢占线上渠道,再用“金帝”品牌all in集成灶赛道,试图在新兴市场分一杯羹。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完美?但实际效果呢?
先说这“金帝”,在集成灶市场非但没有攻城略地,反而节节败退。市场份额早就被火星人、亿田、美大这些老牌玩家瓜分殆尽,竞争异常激烈,留给老板电器的空间极其有限。想要虎口夺食,谈何容易?更何况,集成灶市场本身也面临着增长放缓的趋势,老板电器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局,无疑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再看“名气”,虽然在抖音、小红书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做了一些营销推广,但产品定位和价格区间却与主品牌“老板”高度重叠,缺乏明显的差异化。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消费者凭什么要买你的账?与其说是多品牌战略,倒不如说是左右手互搏,自己人打自己人,内耗严重,白白浪费资源。
除了多品牌战略的困境,老板电器在渠道布局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长期以来,老板电器过于依赖线下渠道和工程模式。在过去,这或许是优势,但在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这却成了短板。尤其是工程模式,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遭受了巨大的冲击。2024年,老板电器的工程模式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9.28%,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有报道指出,2025年以来,家电厂家的业务员与商家沟通交流的频率大幅减少,这反映了线下市场的日渐衰落。电商渠道的崛起正在改变整个家电行业的格局,而老板电器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对于一个渠道“偏科”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渠道策略,拥抱线上,老板电器很可能会被时代所抛弃。就像一个在陆地上搁浅的巨鲸,纵有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济于事。
面对内忧外患,老板电器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他们把宝押在了“AI+烹饪”上,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重塑厨房体验,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听起来很科幻,对不对?但仔细想想,这真的靠谱吗?
老板电器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他们已经成立了成都老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加速AI大模型及数字厨电的研发。他们还推出了所谓的行业首个AI烹饪大模型“食神”,声称可以借助DeepSeek通用大模型底座,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烹饪解决方案,日均服务超过百万家庭。此外,他们还设立了成都研究院,专门负责AI软件的开发。不得不说,这阵势搞得挺大,但实际效果呢?
首先,消费者对“AI烹饪”的接受度仍然有限,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这还远未形成刚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饭还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活动,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经验来调整菜谱,而不是完全依赖人工智能。其次,当前AI大模型更多是以内容推荐为主,缺乏颠覆性的场景创新。说白了,就是给你推荐一些菜谱,教你怎么做菜,但这和传统的菜谱App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更何况,这些AI大模型真的能理解中国菜的精髓吗?真的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吗?恐怕很难。因此,短期内,“AI+烹饪”对营收的贡献可能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种噱头。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是,老板电器的研发投入偏低。2024年,他们的研发投入仅为4.1亿元,同比增速仅为6.8%,占营收比只有3.7%。这么低的研发投入,真的能成功孵化“AI+烹饪”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除了“AI+烹饪”,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比如苏泊尔、新宝股份和小熊电器,都出现了国内营收下滑、国外营收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国内家电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变成了存量市场,企业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
然而,老板电器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却显得非常迟缓。2024年,他们的海外地区营收只有6700万元,同比下降1.28%,占比仅为0.60%。这和其他家电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全球化的今天,“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老板电器如果继续在海外市场慢人一步,很可能会错失重要的窗口期,失去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这无异于自断臂膀,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