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维达集团高调亮相,大谈其“安全稳健的绿色供应链”和“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行业巨头在经济下行周期里的例行公事,粉饰太平,给自己壮胆罢了。说什么“颇受欢迎的标杆企业”,无非是公关稿里常见的自吹自擂,试图营造一种“老大哥”依然坚挺的假象。
这种行业展会,年年都换汤不换药,无非是展示一些边边角角的改良,真正的颠覆性创新,近几年是难觅踪影。与其说是科技展览会,不如说是各大品牌心照不宣的“肌肉秀”,比拼的不是真正的技术突破,而是谁的展台更豪华,谁的宣传声势更浩大。维达这次也不例外,看似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示,实则掩盖了整个生活用纸行业创新乏力的尴尬现实。
维达集团在展会上大张旗鼓地宣扬其“全品类”战略,从婴儿到百岁老人,似乎要将所有年龄段的消费者一网打尽。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积极的市场拓展,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焦虑——对单一品类增长乏力的担忧,以及对市场风向标的迷茫。与其说这是“满足多元需求”,不如说是广撒网式的资源浪费,试图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分一杯羹,但很可能最终的结果是顾此失彼,每个品类都做不精。
维达、薇尔、得宝、包大人…如此繁多的品牌,看似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和需求,但却模糊了维达集团的核心品牌形象。消费者究竟应该将维达定位成什么?是生活用纸专家?还是个人护理大师?这种模糊的定位,最终会导致品牌认知度的下降,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维达旗下的几款产品入围“匠心产品”榜单,这与其说是行业认可,不如说是企业公关运作的结果。这种“匠心”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由哪个机构评选的?评选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缺乏透明度,难免让人产生自卖自夸的嫌疑。更何况,一款产品是否真的“匠心”,最终的评判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中,而不是在这些所谓的“榜单”上。
维达集团口口声声强调其“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引以为傲地展示其获得的各种环保认证。然而,在商言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性,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往往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是一种精明的营销策略,甚至是“漂绿”行为。
维达获得的ISO9001、ISO14001、ISO22000等认证,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这些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一直备受质疑,很多企业只要肯花钱,就能轻松获得这些“绿色通行证”。维达拿这些认证来标榜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更何况,获得认证并不代表企业真的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很多时候只是满足了表面上的要求而已。
薇尔的“月经不隐藏”公益展,包大人的“惠老助老”慈善集市,这些公益活动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企业将公益活动变成营销工具,利用公益来提升品牌形象,博取消费者好感。如果企业只是把公益当成一种公关手段,而没有真正地投入资源和精力去解决社会问题,那么这种公益营销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沦为一种作秀炒作。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维达集团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维达仍然沉迷于过去的成功,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地位,那么它很可能会在焦虑中逐渐衰落。但如果维达能够真正地拥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并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与消费者沟通,那么它或许能够在危机中找到新的机遇,实现真正的爆发。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它需要企业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理念,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于维达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创新往往意味着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挑战,这需要企业领导者拥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维达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能否真正地将创新融入到企业的DNA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