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3月23日披露,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研发的映恩生物已成功通过上市聆讯,为其上市之路扫清了一大障碍。摩根士丹利、杰富瑞和中信证券担任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映恩生物于2019年成立,目标是成为ADC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ADC药物。
公司拥有两款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
映恩生物目前有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资产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监局)的研究用新药(IND)批准。
映恩生物的创新ADC资产吸引了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的关注,并已建立了多个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BioNTech SE(BioNTech)、百济神州有限公司(百济神州)、Adcendo ApS(Adcendo)、GSK plc(GSK)及Avenzo Therapeutics, Inc.(Avenzo)的合作,这些合作的总交易价值超过60亿美元。
凭借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对ADC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强大的执行力,映恩生物打造了DITAC、DIBAC、DIMAC和DUPAC四大领先ADC技术平台,旨在突破ADC治疗的边界。
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九个月内,映恩生物分别实现收入约为人民币160万元、17.87亿元和14.62亿元。
同期,公司年内亏损分别约为人民币3.87亿元、3.58亿元和5.66亿元。
截至2月19日,映恩生物尚未获得任何候选药物的上市批准,也未从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公司预计其后期ADC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并计划通过选择最佳商业模式(包括建立内部商业化能力和/或与第三方合作)来实现候选药物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可能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合同销售组织(CSO)和许可合作伙伴。
映恩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候选药物的成功。 如果未能成功完成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或者如果任何上述活动出现严重延误或成本超支,公司的业务和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映恩生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技术变革。 竞争对手可能会开发出与公司的疗法类似但更为先进或更有效的疗法,这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将其候选药物成功商业化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